从5月25日深圳高调宣布启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已经10天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的声音依然清晰回荡:“这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重大抉择。”然而,这个吼出新“土改”的城市,迄今没有公布《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遑论征求公众意见。
诸多媒体纷纷扰扰,相关官员岿然不动。一场事关全局、涉及这片土地上人民切身利益的改革,为什么要静悄悄甚至讳莫如深?
到底咋回事公众云里雾里
改革试点启动,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等部省市高官的见证下,尤显启动规格之高。但在5月25日的这场数百人大会的启动仪式上,参与的媒体记者受到了严格限制。
当天,会议现场门外,包括本土媒体《深圳商报》、《第一现场》等的记者均被阻拦。在大门里边,国土部长徐绍史谆谆告诫:“改革试点要发挥专家的理论指导和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事后,南都记者了解到,大会开始前,有关部门就对入场媒体进行了严格筛选报批过程。
不过,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报?各种媒体掀起了关注的热潮。其中,诸多财经类媒体将此次土改核心解读为“深圳拟为小产权房确权”。
对此,深圳迅速做出辟谣,称不是这回事。但本轮改革到底是咋回事?公众依然云里雾里。
事实上,深圳酝酿此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有两年多,早在今年2月29日,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就对《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做出联合批复,确认“原则同意”。
而一直到5月25日启动大会,乃至如今,3个多月过去了,深圳相关部门仍未公开《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全文,更不用说相关配套文件。
十年怕井绳外人不得而知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改革。至于有关具体改革的内容,各家媒体的报道均是只言片语。从散落在各媒体的报道中,公众可知道,这是一场以“产权明晰、市场配置、节约集约、科学调控”为核心原则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值得关注的有,深圳将重点明晰原农村土地国有化后土地使用权归属,推进确权工作,其中今年将以沙井、平湖相关社区为试点处理历史遗留违法建筑。
但是具体怎么操作,依然一片混沌。“这事不能细说,太敏感了。”规划国土委的一些官员在谈及这次“土改”时,均显得小心翼翼。
通常来说,有关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被认为是敏感焦点。深圳也曾在该问题上遭遇重大公关危机。
2009年5月21日,深圳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一度被媒体广泛报道为“深圳小产权房将转正”。消息惊人,国土部在数天之内,多次重申严厉打击“小产权房”政策不变。深圳市政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官员紧急赴京,向国土部专题汇报深圳处理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有关情况。国土部随后公开表示,深圳小产权房转正说法属媒体误解,深圳是处理国有土地上的违法建筑,而不是“小产权房”。此风波终告一段落。
时隔3年,深圳对这次土改信息的发布如此谨慎,是否为十年怕井绳?外人不得而知。
归根结底官不信民?
不过,如深圳市长许勤所言,土地制度是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的改革,毫无疑问应当吸引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一方面能让政策在社会各群体的参与和博弈下更完善;另一方面也能防范权力主导改革过程中的暴戾之气,让改革举措更容易贯彻执行。
国土部长徐绍史断言,土地改革,需要重视来自基层的经验,创新来自群众,从政策到制度,都要上下联动,加强协调。深圳土地改革,具体到能否跳出30年查违“屡战屡败”的历史怪圈,都需要政府部门在决策上更公开透明,在改革实践上更多社会参与。
深圳市住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蔼贫,近日在其微博上把深圳此次土改和滨海大道5 .26飙车案都归结到“社会信任”的问题上。他说,深圳搞新“土改”,国家、省里和市里领导全说意义重大。那么为什么还要蒙着神秘的面纱?能有多大的事,有什么需要藏掖。现在人人都在打听,专家都在抓耳挠腮。归根结底,官不信民。